對于機械工程師來說,機械制圖有如慣性動作,無論是手工繪圖還是CAD機械制圖都必須知道這些最基本最基礎的知識;無論是初學者還是從業多年的學者都必須重視機械制圖的基本規定和畫法。這些干貨常識,你知道不?
無以規矩不成方圓,任何行業都有自己的業內規定,毫不例外:機械制圖也是有一定規定的。特別是初學者,學好這些基本的機械制圖知識是入門所必須的,并且一定要牢牢記住這些機械制圖的基本知識點。
機械制圖基本知識
1.紙幅面按尺寸大小可分為5種,圖紙幅面代號分別為A0、A1、A2、A3、A4。圖框右下角必須要有一標題欄,標題欄中的文字方向為與看圖方向一致。
2.圖線的種類有粗實線、細實線、波浪線、雙折線、虛線、細點劃線、粗點劃線、雙點劃線等八
3.圖樣中,機件的可見輪廓線用粗實線畫出,不可見輪廓線用虛線畫出,尺寸線和尺寸界線用細實線畫出來,對稱中心線和軸線用細點劃線畫出。虛線、細實線和細點劃線的圖線寬度約為粗實線的1/3
4.比例是指圖中圖形尺寸與實物尺寸之比
5.比例1:2是指實物尺寸是圖形尺寸的2倍,屬于縮小比例
6.比例2:1是指圖形尺寸是實物尺寸的2倍,屬于放大比例
7.在畫圖時應盡量采用原值比例的比例,需要時也可采用放大或縮小的比例,其中1:2為縮小比例,2:1為放大比例無論采用那種比例圖樣上標注的應是機件的實際尺寸
8.圖樣中書寫的漢字、數字和字母,必須做到字體工整,筆畫清楚,間隔均勻,排列整齊,漢字應用長仿宋體書寫
9.標注尺寸的三要素是尺寸界限、尺寸線、尺寸數字
10.尺寸標注中的符號:R表示圓半徑,ф表示圓直徑,Sф表示球直徑。
水平沒到位
指的是設計水平,分為以下幾個原因:
剛畢業設計基礎幾乎沒有。學機械的絕不能說畢業時是一張白紙,大學里的機械基礎課和專業課是完全可以掌握大部分的,雖沒有設計概念但理論總要學習的。有的人大學里可以參加設計大賽,有的人畢業了連螺栓是啥都不知道,差距來源于懶惰。當你和一起剛進入公司的同事競爭時,有基礎與沒基礎的差距很明顯,會出現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的困局。
自以為是,不謙虛。設計人員自以為是的很多,有性格原因,有職業原因。機械是個很雜很多的學科,你學不完,學不全,向人請教是必須走的過程,這個不多說,都知道這個道理。
不總結,總犯低級錯誤。技術水平是要慢慢提升,涉及到技術能力的問題你會犯錯誤,這個正常,但那種不認真出現的低級錯誤如果經常出現就說明你的工作態度有問題,自己不總結,慢慢就會失去別人對你的信任。你想想,如果你是技術負責人,你手下有個人交給他簡單的任務經常犯錯,還經常犯同樣的錯誤,你能信任他么?
疏于學習。工作后很多人業余時間用來打游戲以及其他業務,幾乎上班之外從不學習專業知識,這樣的人成長幾乎不會快,我總認為我說的一句話是有道理的“出來混欠的知識早晚要還的”,沒有學習意識沒人救得了你。
關系沒到位
這個是指人際關系,關系弄好了,你的水平提升很快,做事也很痛快。記住幾點要求:
水平高了,按照流程做事,沒人會小瞧你。勾心斗角的事不要去參與,技術這東西糊弄不了人,有那時間多學學本事。
溝通時一定要目的性強,知道自己要干啥,最終要有滿意的溝通結果并確認。
技術人員內向的偏多些,多鍛煉鍛煉,使得自己能在公共場合清晰表達自己的想法。
對于技術問題如果認為對的一定要堅持自己的立場并把理由說出來,除非別人的觀點你理解認同然后再更改。
不要見人就與人談論用什么軟件的問題,你筆用的再好肚子里沒墨水也寫不出文章。工具用好是應該的,但對于機械設計人員,談論的應該是設計知識,設計思想,不要把軟件作為主導的談論話題。
運氣沒到位
指選擇公司,太大的公司可能出現都是高水平的人,你去了好幾年都在打雜;太小的公司你可能學的不正規,流程不清晰,公司的好壞我不去評論,各有優劣勢,剛入行選的第一份工作比較重要,那是引導你對機械設計的初步認識,所以要慎重選擇。
那設計人員應該是怎樣的發展路線呢,以我做工程機械為例,我說說我的個人想法。
剛入司(培訓)——了解生產過程,包括下料、焊接、機加工、熱處理、裝配、涂裝等)——進入技術部——了解所做產品結構和工作原理——拆圖(畫零件圖、這個過程熟悉制圖標準和零件加工工藝)流程——熟悉制圖標準(半年時間)——了解零件工藝流程——學會小部件圖(焊接件、裝配件,學習結構設計原則,1年時間學會)——學會大部件設計(2年時間,此時制圖基本無大問題,制圖標準)——結構設計多參與、多總結、一些設計原則多學習——多學習產品的設計計算過程(包括傳動計算、外購件選型、穩定性計算)——學習液壓傳動(掌握液壓傳動基礎知識)——學習電氣基礎知識(對機器的電氣傳動有一定的了解)——爭取把機器的各個大部件結構都做一遍(熟悉整機的結構設計)——熟悉整個項目的開發流程(知道如何進行有效的項目管理,分為對質量、成本和進度的把握以及對項目組人員的分工與溝通)——3-4年可以做總體方案。
根據我自己的從業經歷,我隨便列幾條我認為搞機械設計的發展路徑(個人看法),依次為:
菜鳥1級: 會使用AutoCAD畫一些簡單的二維圖,根據這個圖,你能想象產品的三維形態?! ?br/>
菜鳥2級:你的二維圖上能夠看到公差,材料,表面處理,工藝技術要求等信息了。而且這些信息是你自己標上去的,你知道他們意味著什么?! ?br/>
菜鳥3級:你會畫二維圖了,并且你畫的圖看上去真的能加工出實物來了,盡管有時候會犯一些錯誤,例如精度要求高的的連德國人都做不出來,更何況你們車間的張師傅。應領導的要求你能用一些三維軟件出個效果圖看看,雖然沒什么實用價值,至少很有成就感?! ?br/>
入門1級:你已經很清楚你的產品是怎么加工出來的了,而且了解每一道工藝工序的意義何在。如果需要改進,你也大體上能夠判斷從那里入手,對改進后可能產生的影響,你也能猜到一二。這個時候,你已經對深刻的認識到二維工程圖遠比三維模型有意義的多。你開始鄙視那些只會用三維軟件建一些三維模型的所謂機械工程師?! ?br/>
入門2級:你開始了解什么叫企業信息化。知道了三維設計其實很有用,并且可以把你熱愛的工藝信息融入到三維設計中來。這個時候你應該已經能夠熟練地應用三維軟件設計一些常用的零部件,并且生成足以指導生產的二維工程圖,或者直接拿到數控設備上加工出來?! ?br/>
專家1級:你已經能夠使用相關設計軟件管理生產了,包括設計出圖,零部件清單管理(BOM);你對生產流程已經很清楚,能夠識別技術關鍵點并著力解決;甚至已經開始嘗試利用有限元分析進行強度、疲勞等的分析,并且可以輕易的寫篇洋洋灑灑的設計文檔出來,忽悠菜鳥是不成問題了。而且如果你還沒有當上設計主管的話,可能是人際關系上需要再努把力了?!?br/>
專家2級:你已經隱隱約約的感受到簡單而重復的設計出圖是在浪費你的時間,因為這些東西你已經爛熟于胸。你更希望有更多的時間去致力于提升產品的整機競爭力,比如如何降成本,如何改進工藝流程,如何提升設計效率。你能夠看到你的產品在結構、材料、功能上還有不足,你能夠意識到這不是你一個人能改變的,你開始利用周邊的技術資源進行系統的考量,制定產品競爭力提升的計劃,并列出技術節點去一一攻破。
機械工程師的出路,找到方向啦!
設計工程師
模具、汽車、家電、工程機械、非標準設備等等各種機械設備的設計。用著常用的機械設計軟件:AutoCAD、 SolidWorks、UG等工具做產品結構設計或其他設計,不斷的修改,天天對著電腦,有空還會網上到處轉轉,做設計需要很好的耐心。設計新人不少會熱衷折騰設計軟件的各種技巧,這是一個誤區:設計軟件和機械產品設計的關系就如同書法和文學作品的關系,好的書法能寫出好看的字,但不一定能寫出好的文學作品。因此做好設計的關鍵在于設計素養的積累,而不是軟件本身,所以沒必要為了滿足某些目的,學上一堆軟件,而忽略機械設計的本質。設計的職業生涯很長,但成為一個優秀的設計師,需要學習的東西也很多,材料、工藝、加工、美學等等。
設備工程師
就是在生產車間做設備維護,天天和設備打交道,設備壞了就修;沒壞就保養。需要熟悉所管理設備的原理,以及設備相關的知識。是一個沒事比較清閑,有事就得辛苦的崗位。設備管理的出路可以轉做設計類職位,也可以做設備的技術支持或者銷售。
工藝工程師
基本上在車間天天發現生產的工藝問題,統計不良,改善不良,提高生產效率,編制工藝文件,作業指導書。單調,輕松。負責加工工藝之類的工作,分析不良,改善品質,其實大部分的不良都是供應商原材料的不良,天天盯著同樣的不良分析,做改善。不同公司工藝的發展前景不同,一些成熟的工藝,這個崗位也就算打打雜;一些工藝很關鍵的公司,工藝的崗位具有不可替代性,前景也稍好,可以作為一個職業來發展。
加工方向
現在的生產一般是操作機床,學校出來的至少是操作數控機床,也稱為操機。一般有學歷基礎的朋友,上手應該在操機和編程這個起點左右。開數控車床,肯定不能一直開,可以開幾年,以后考慮做編程、設計、管理或者賣機床。
機電方向
偏電子,和電子信息、自動化等專業的就業交叉。具體方向很多,如PLC、單片機、嵌入式系統開發等。比較好的發展是結合機械的優勢,這樣才能發展更有后勁,比如嵌入式系統方面,做機床的數控,我們機械專業做數控系統就具備加工等知識優勢。
上面這是常規的崗位情況,還有一些人數不是很多的崗位,比如質檢,就不深入討論。至于如何選擇崗位,個人認為不同性格適合不同崗位;不同性別也適合不同崗位。比如能忍受孤獨、天性喜歡機械、好學好問、能安心看技術資料、能動手動腦的人,不論做哪個技術崗位,都能有一定的成就;但做銷售或者采購這些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就不一定能做好。還有一些性格外向、善于交際、但不能想象三維投影的人,讓他搞設計顯然就為難了。女性也不大適合做現場性強的工作。
不論做什么崗位,充實自己永遠是最聰明的做法,真的人才是不會被埋沒的。不妨在工作學習之余多學學英語,科技強勢語言,不要求考過什么級別,但得看懂技術資料,很多我們折騰不明白的東西老美都公開發表了。有空多看看行業相關網站,感受下行業的脈搏,這些是最簡單的充電。當然要是你經常說你沒時間學習,卻有時間去偷菜、去網游、去某些論壇蓋樓灌水牢騷,那就算了。
除了崗位的選擇,還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地方就是行業的選擇。個人觀點做機械不是沒有前途,但一定要摸到門路,找適合自己施展的空間,而不是往人堆里扎。出來工作,首先做的是行業,選擇好的行業,機械專業可以用在非常多的企業中,哪怕是制藥,環保等行業,只要做產品,都會有機械工藝類的職位,一旦進入到某個行業,在本行業內跳槽僅一條有某某行業的相關經驗就是很大的優勢,反之如果你選擇當前看起來很火熱的模具、汽車等傳統制造企業,雖然也有很多生產主管等職位,但競爭者會太多。當然也不是說這些行業不好,選擇什么行業,是一個長遠利益的博弈。
我們國家整個制造業當前情況只能說是不好不壞,規模大,但勞動密集型產業規模還很大,技術性不強,實際工作很可能與期待的腦力勞動有所差異。但這只是一個過渡階段,整個機械行業還是個充滿機會的行業,不少朋友從事機械產品設計,逐漸積累后自己開發一些市場產品,不論是山寨一些東西還是自己的產品,都算是創業有所成。這種現象在南方比較常見,這種生活充滿挑戰更是充滿希望,其他很多專業是很難像我們這么容易起步的。很多企業技術人員的待遇都不好,這是個事實。但機械專業跟醫生有點類似,需要豐富的實踐經驗,需要不斷的積累和學習,職業壽命較長,工作強度也不是很大。
彈簧是一種利用彈性來工作的機械零件。一般用彈簧鋼制成。用以控制機件的運動、緩和沖擊或震動、貯蓄能量、測量力的大小…等,廣泛用于機器、儀表中。
彈簧是機械和電子行業中廣泛使用的一種彈性元件,彈簧在受載時能產生較大的彈性變形,并把機械功或動能轉化為變形能,而在卸載后彈簧的變形消失并回復到原狀,同時將變形能轉化為機械功或動能。彈簧的載荷與變形之比稱為彈簧剛度,剛度越大,則彈簧越硬。
彈簧很早很早之前就有應用了,古代的弓和弩就是兩種廣義上的彈簧。
彈簧的發明家嚴格意義上應該是英國科學家虎克(Robert Hooke),雖然那時螺旋壓縮彈簧已經出現并廣泛使用,但虎克提出了“虎克定律”——彈簧的伸長量與所受的力的大小成正比,正是根據這一原理,1776年,使用螺旋壓縮彈簧的彈簧秤問世。不久,根據這一原理制作的專供鐘表使用的彈簧也被虎克本人發明出來。而符合“虎克定律”的彈簧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彈簧。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彈簧被應用到各個領域。
彈簧夾頭的優點
1、非常適合小直徑的工件加工時候采用;
2、裝夾工件時間很短,可以實現快速上下料;
3、的更換時間很短,可以實現快速更換不同尺寸的夾具;
4、相對于卡盤來說,裝夾精度更高,調頭加工時同心度保持更好;
5、對于異型和可鏜式彈簧夾頭來說,比卡盤更加節省成本,靈活性更高;
6、在內插式主軸結構的機床上,彈簧夾頭能提供最短的切削力臂,從而比卡盤有更大的加工空間和加工剛性;
7、包絡式夾緊,可以更好的保護工件表面,且提供更佳的切削扭矩。
彈簧不到位及失效原因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常碰到彈簧不能把運動物體推到設定的位置,也就是說彈簧的計算自由長度變短了。其主要原因是沒有作初壓縮處理,就是把一根制造成的彈簧,用較大的力把它壓縮到他的壓縮高度或并緊高度(有必要的話),放開后不能恢復到他原來的自由長度的操作。其縮短量稱為“初壓縮量”。一般重復了3-6次壓縮后,長度不再縮短,即彈簧“定位”。經初壓縮后彈簧發生永久變形。
彈預防措施
在實際工作中,壓簧即使受到超出材料彈性限以外的力,也應能維持它的工作長度。因此,成品簧的長度應等于彈簧的計算長度加初壓縮量,可避免簧不到位,以免簧圈并緊時發生危險應力,導致彈簧示性線發生異常而不到位。成品簧在熱處理過程中,特別是需經淬硬和回火工藝,一定要將工件橫置(臥)在爐內,以防彈簧因自重作用而變短導致作業不到位。
.軸套類零件
這類零件一般有軸、襯套等零件,在視圖表達時,只要畫出一個基本視圖再加上適當的斷面圖和尺寸標注,就可以把它的主要形狀特征以及局部結構表達出來了。為了便于加工時看圖,軸線一般按水平放置進行投影,最好選擇軸線為側垂線的位置。
在標注軸套類零件的尺寸時,常以它的軸線作為徑向尺寸基準。由此注出圖中所示的Ф14 、Ф11(見A-A斷面)等。這樣就把設計上的要求和加工時的工藝基準(軸類零件在車床上加工時,兩端用頂針頂住軸的中心孔)統一起來了。而長度方向的基準常選用重要的端面、接觸面(軸肩)或加工面等。
如圖中所示的表面粗糙度為Ra6.3的右軸肩,被選為長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準,由此注出13、28、1.5和26.5等尺寸;再以右軸端為長度方向的輔助基,從而標注出軸的總長96。
2.盤蓋類零件
這類零件的基本形狀是扁平的盤狀,一般有端蓋、閥蓋、齒輪等零件,它們的主要結構大體上有回轉體,通常還帶有各種形狀的凸緣、均布的圓孔和肋等局部結構。在視圖選擇時,一般選擇過對稱面或回轉軸線的剖視圖作主視圖,同時還需增加適當的其它視圖(如左視圖、右視圖或俯視圖)把零件的外形和均布結構表達出來。如圖中所示就增加了一個左視圖,以表達帶圓角的方形凸緣和四個均布的通孔。
在標注盤蓋類零件的尺寸時,通常選用通過軸孔的軸線作為徑向尺寸基準,長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準常選用重要的端面。
3.叉架類零件
這類零件一般有撥叉、連桿、支座等零件。由于它們的加工位置多變,在選擇主視圖時,主要考慮工作位置和形狀特征。對其它視圖的選擇,常常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基本視圖,并且還要用適當的局部視圖、數控微信公號cncdar斷面圖等表達方法來表達零件的局部結構。踏腳座零件圖中所示視圖選擇表達方案精練、清晰對于表達軸承和肋的寬度來說,右視圖是沒有必要的,而對于T字形肋,采用剖面比較合適。
在標注叉架類零件的尺寸時,通常選用安裝基面或零件的對稱面作為尺寸基準。
4.箱體類零件
一般來說,這類零件的形狀、結構比前面三類零件復雜,而且加工位置的變化更多。這類零件一般有閥體、泵體、減速器箱體等零件。在選擇主視圖時,主要考慮工作位置和形狀特征。選用其它視圖時,應根據實際情況采用適當的剖視、斷面、局部視圖和斜視圖等多種輔助視圖,以清晰地表達零件的內外結構。
在標注尺寸方面,通常選用設計上要求的軸線、重要的安裝面、接觸面(或加工面)、箱體某些主要結構的對稱面(寬度、長度)等作為尺寸基準。對于箱體上需要切削加工的部分,應盡可能按便于加工和檢驗的要求來標注尺寸。
介紹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及主要評定參數
(1)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零件表面上具有較小間距的峰谷所組成的微觀幾何形狀特性,稱為表面粗糙度。這主要是在加工零件時,由于刀具在零件表面上留下的刀痕及切削分裂時表面金屬的塑性變形所形成的。零件表面粗糙度是也是評定零件表面質量的一項技術指標,數控微信公號cncdar它對零件的配合性質、工作精度、耐磨性、抗腐蝕性、密封性、外觀等都有影響。在保證機器性能的前提下,為獲得相應的零件表面粗糙度,應根據零件的作用,選用恰當的加工方法,盡量降低生產成本。一般來說,凡零件上有配合要求或有相對運動的表面,表面粗糙度參數值要小。
(2)表面粗糙度的代號、符號及其標注 GB/T 131-1993規定了表面粗糙度代號及其注法。圖樣上表示零件表面粗糙度的符號見下表。
(3)表面粗糙度的主要評定參數
1) 輪廓算術平均偏差(Ra)--在取樣長度內,輪廓偏距絕對值的算術平均值。Ra的數值及取樣長度l見表。
2)輪廓最大高度(Rz)--在取樣長度內,輪廓峰頂線與輪廓峰底線的距離。
使用時優先選用Ra參數。
2.表面粗糙度的標注要求
(1)表面粗糙度的代號標注示例
表面粗糙度高度參數Ra、Rz、Ry在代號中用數值標注時,除參數代號Ra可省略外,其余在參數值前需標注出相應的參數代號Rz或Ry,標注示例見表。
3.表面粗糙度的標注示例
在同一圖樣上,每一表面一般只標注一次代(符)號,并盡可能地靠近有關的尺寸線。當空間狹小或不便標注時可以引出標注。 當零件所有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時,可統一標注在圖樣的右上角,數控微信公號cncdar當零件的大部分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時,對其中使用最多的一種代(符)號可以同時注在圖樣的右上角,并加注"其余"或"全部"兩字。凡統一標注的表面粗糙度代(符)號及說明文字,其高度均應該是圖樣標注的1.4倍。
零件上連續表面、重復要素(如孔、齒、槽等)的表面和用細實線連接不連續的同一表面,其表面粗糙度代(符)號只注一次
同一表面上有不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時,應用細實線畫出其分界線,并注出相應的表面粗糙度代號和尺寸。
中心孔的工作表面,鍵槽的工作表面,倒角,圓角的表面粗糙度代號可以簡化標注。
需要將零件局部熱處理或局部鍍(涂)覆時,應用粗點畫線畫出其范圍并標注出相應尺寸,也可將其要求注寫在表面粗糙度符號長邊的橫線上。
1.標準公差和基本偏差
為便于生產,實現零件的互換性及滿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國家標準《極限與配合》規定了公差帶由標準公差和基本偏差兩個要素組成。標準公差確定公差帶的大小,而基本偏差確定公差帶的位
1)標準公差(IT)
標準公差的數值由基本尺寸和公差等級來決定。其中公差等級是確定尺寸精確程度的標記。標準公差分為20級,即IT01,IT0,IT1,…,IT18。其尺寸精確程度從IT01到IT18依次降低。標準公差的具體數值見有關標準。
2)基本偏差
基本偏差是指在標準的極限與配合中,確定公差帶相對零線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一般指靠近零線的那個偏差。當公差帶在零線的上方時,基本偏差為下偏差;反之,則為上偏差?;酒罟灿?8個,數控微信公號cncdar代號用拉丁字母表示,大寫為孔,小寫為軸。從基本偏差系列圖中可以看出:孔的基本偏差A~H和軸的基本偏差k~zc為下偏差; ,孔的基本偏差K~ZC和軸的基本偏差a~h為上偏差,JS和js的公差帶對稱分布于零線兩邊、孔和軸的上、下偏差分別都是+IT/2、-IT/2?;酒钕盗袌D只表示公差帶的位置,不表示公差的大小,因此,公差帶一端是開口,開口的另一端由標準公差限定。
基本偏差和標準公差,根據尺寸公差的定義有以下的計算式:
ES=EI+IT 或 EI=ES-IT ei=es-IT或 es=ei+IT
孔和軸的公差帶代號用基本偏差代號與公差帶等級代號組成
配合
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結合的孔和軸公差帶之間的關系,稱為配合。根據使用要求的不同,孔和軸之間的配合有松有緊,因而國標規定配合種類:
1)間隙配合
孔與軸裝配時,有間隙(包括最小間隙等于零)的配合??椎墓顜г谳S的公差帶之上。
2)過渡配合
孔與軸裝配時,可能有間隙或過盈的配合??椎墓顜c軸的公差帶互相交疊。
3)過盈配合
孔與軸裝配時有過盈(包括最小過盈等于零)的配合??椎墓顜г谳S的公差帶之下
基準制:
在制造配合的零件時,使其中一種零件作為基準件,它的基本偏差一定,通過改變另一種非基準件的基本偏差來獲得各種不同性質配合的制度稱為基準制。根據生產實際的需要,國家標準規定了兩種基準制?! ?br/>1)基孔制(如左下圖所示)
基孔制--是指基本偏差為一定的孔的公差帶與不同基本偏差的軸的公差帶形成各種配合的一種制度。見左下圖?;字频目追Q為基準孔,其基本偏差代號為H,其下偏差為零。
2)基軸制(如右下圖所示)
基軸制--是指基本偏差為一定的軸的公差帶與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帶形成各種配合的一種制度。見右下圖?;S制的軸稱為基準軸,其基本偏差代號為h,其上偏差為零。
配合代號
配合代號由孔和軸的公差帶代號組成,寫成分數形式,分子為孔的公差帶代號,分母為軸的公差帶代號。數控微信公號cncdar凡是分子中含H的為基孔制配合,凡是分母中含h的為基軸制配合。
例如 φ25H7/g6的含義是指該配合的基本尺寸為φ25、基孔制的間隙配合,基準孔的公差帶為H7,(基本偏差為H公差等級為7級),軸的公差帶為g6(基本偏差為g,公差等級為6級)。
例如 φ25N7/h6 的含義是指該配合的基本尺寸為φ25、基軸制過渡配合,基準軸的公差帶為h6,(基本偏差為h,公差等級為6級),孔的公差帶為N7(基本偏差為N,公差等級為7級)。
公差與配合在圖樣上的標注
1)在裝配圖上標注公差與配合,采用組合式注法。
2)在零件圖上的標注方法有三種形式。
2.形位公差
零件加工后,不僅存在尺寸誤差,而且會產生幾何形狀及相互位置的誤差。圓柱體,即使在尺寸合格時,也有可能出現一端大,另一端小或中間細兩端粗等情況,其截面也有可能不圓,這屬于形狀方面的誤差。階梯軸,加工后可能出現各軸段不同軸線的情況,這屬于位置方面的誤差。所以,形狀公差是指實際形狀對理想形狀的允許變動量。位置公差是指實際位置對理想位置的允許變動量。兩者簡稱形位公差。
形位公差項目符號
1) 形狀和位置公差的代號
國家標準GB/T 1182-1996規定用代號來標注形狀和位置公差。在實際生產中,當無法用代號標注形位公差時,允許在技術要求中用文字說明。 形位公差代號包括:形位公差各項目的符號,形位公差框格及指引線,形位公差數值和其他有關符號,以及基準代號等??蚋駜茸煮w的高度h與圖樣中的尺寸數字等高。
2) 形位公差標注示
一根氣門閥桿,在圖中所標注的形位公差附近添加的文字,只是為了給讀者作說明而重復寫上的,在實際的圖樣中不需要重復注寫。
1.零件上的鑄造結構
1) 鑄造圓角
當零件的毛坯為鑄件時,因鑄造工藝的要求,鑄件各表面相交的轉角處都應做成圓角。鑄造圓角可防止鑄件澆鑄時轉角處的落砂現象及避免金屬冷卻時產生縮孔和裂紋。鑄造圓角的大小一般取R=3~5mm,可在技術要求中統一注明。
2) 起模斜度
用鑄造的方法制造零件毛坯時,為了便于在砂型中取出模樣,一般沿模樣拔模方向作成約1∶20的斜度,叫做拔模斜度。因此在鑄件上也有相應的拔模斜度,這種斜度在圖上可以不予標注,也不一定畫出,如下圖所示;必要時,可以在技術要求中用文字說明。
3) 鑄件厚度
當鑄件的壁厚不均勻一致時,鑄件在澆鑄后,因各處金屬冷卻速度不同,將產生裂紋和縮孔現象。因此,鑄件的壁厚應盡量均勻,見上圖;當必須采用不同壁厚連接時,應采用逐漸過渡的方式,見上圖。鑄件的壁厚尺寸一般采用直接注出。
2.零件上的機械加工結構
1)退刀槽和砂輪越程槽
在零件切削加工時,為了便于退出刀具及保證裝配時相關零件的接觸面靠緊,在被加工表面臺階處應預先加工出退刀槽或砂輪越程槽。車削外圓時的退刀槽,數控微信公號cncdar其尺寸一般可按"槽寬×直徑"或"槽寬×槽深"方式標注。磨削外圓或磨削外圓和端面時的砂輪越程槽。
2)鉆孔結構
用鉆頭鉆出的盲孔,在底部有一個120°的錐角,鉆孔深度指的是圓柱部分的深度,不包括錐坑。在階梯形鉆孔的過渡處,也存在錐角120°圓臺,其畫法及尺寸注法。用鉆頭鉆孔時,要求鉆頭軸線盡量垂直于被鉆孔的端面,以保證鉆孔準確和避免鉆頭折斷。三種鉆孔端面的正確結構。
3)凸臺和凹坑
零件上與其他零件的接觸面,一般都要加工。為了減少加工面積,并保證零件表面之間有良好的接觸,常常在鑄件上設計出凸臺,凹坑。螺栓連接的支撐面凸臺或支撐面凹坑的形式;為了減少加工面積,而做成凹槽結構。
模具自動化難點:
1.生產線的控制人員,也就是核心管理或設計人員,要求培養的能力較高,因為他就是這條生產線的靈魂,所以需要有杰出設計能力、細致入微的統籌能力、扎實的生產制造工藝能力等。
2.先進機床自動化加工程序的編程人員,對程序零錯誤的要求及對高端五軸技術的掌握能力。
3.自動化操作員需具備高端數控機床及高端數控操作系統的操作能力,要精通數控代碼、零件加工相關裝夾、校正工藝、刀具的切削知識。
寶劍鋒從磨礪出,培訓是唯一的解決方案,實踐、實踐、再實踐。有自動化系統提供不斷的實踐才是最關鍵。先進的自動化系統控制,CAM技術及先進的數控機床及數控操作也是關鍵技術所在。
自動化各項技術特點:
1)自動化模具生產線從模具設計的開始就對模具加工過程進行管理,對模具加工進度,部件加工現況,模具加工用時,刀具及設備使用率等都進行了有效的管理
2)模具加工自動化使用了統一的加工基準,標準夾具,工件裝卸、加工、清洗、測量全都由機器完成,避免了人為產生的基準設置錯誤、調用程序錯誤、調用刀具錯誤等人為因素從使加工效率真提升,降低加工成本。
3)模具加工過程自動化使得加工過程無紙化得到加工過程成本的降低,使得因圖紙丟失而泄密等現象得到有效控制。
4)加工測量自動化及時的提供了加工數據,最大限度減少了因加工過程中的一個小錯誤從而延遲整個模具加工過程的現象。
機床相關特點:
1.五軸數控加工機床(如DMG),配有一體式數控擺動回轉工作臺的加工空間,回轉工作臺上安裝有零點裝夾系統,具有HSK32刀柄和USB40水冷式加工主軸。X/Y/Z軸帶有精密冷卻裝置的直線電機。設計穩定,防震型礦物鑄造底座。激光刀具測量系統,紅外線測頭的工件測量系統。最高的輪廓精度和實時自動進給控制。
2.EDM機床(如GF阿奇夏米爾),機床配置混粉加工裝置,降低了電極的損耗,均勻擴散的電火花能量保證了更佳均勻和完整的表面質量。集成的工藝參數方案,提供了豐富的針對不同材料的加工工藝參數??衫幂喞庸みM行直線或圓弧插補。高分辨率的光柵尺安裝在離工作臺最近的位置,減少了工件的加工誤差。
3.三坐標測量機(如??怂箍?,精密的三角梁結構,具備良好的剛性,并降低了整機的重心,提高了測量精度和運動的穩定性。X向橫梁、Z軸采用整體花崗巖材料精密加工制成。瑞士TESA精密制造的TESASTAR-m自動旋轉側頭系統。電機遠程放置提高了速度也避免了電機發熱對機器的影響。采用Heidenhain的METALLUR高分辨率金質光柵尺。移動橋式結構,空氣軸承,消除摩擦力和磨損的影響。燕尾式導軌,提高機器的精度和重復性。
4.石墨加工機(如MAKINO):牧野石墨加工機主軸將偏位、振動抑制到極限,為加工面的纖密、均勻提供品質保證。獨一無二的軸心冷卻方式,使主軸溫度在任何使用條件下都得到穩定的控制,從而抑制了軸承增壓變化引起的主軸偏移和發熱引起的主軸延伸。牧野機床的加工產品達到了表面無須磨光、界合線無須試合、不同刀具間沒有落差的完美境界。本機床采用無懸臂的機械構造,加工點和各軸之間距離很短。Z軸充分確保主軸組件的導長,這樣主軸高度在任何位置都能保證相同的加工能力和加工面品質。本機床高度設計偏低,在確保低重心位置的同時,成功實現了Z軸的無懸臂。導向面采用淬火磨光超精密鑄件一體形的角形導向方式,這樣能非常好地減小振動,從而提高了機床的加工能力和工件加工面品質。既標準配備有集金屬切屑的漏斗,又標準配備了大型30立方米/分的集塵機。
各種孔加工的分類及其對比,加工孔so easy!
與外圓表面加工相比,孔加工的條件要差得多,加工孔要比加工外圓困難。原因是:
(1)孔加工所用刀具的尺寸受被加工孔尺寸的限制,剛性差,容易產生彎曲變形和振動;
(2)用定尺寸刀具加工孔時,孔加工的尺寸往往直接取決于刀具的相應尺寸,刀具的制造誤差和磨損將直接影響孔的加工精度;
(3)加工孔時,切削區在工件內部,排屑及散熱條件差,加工精度和表面質量都不易控制。
鉆孔與擴孔
1.鉆孔
鉆孔是在實心材料上加工孔的第一道工序,鉆孔直徑一般小于80mm 。鉆孔加工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鉆頭旋轉;另一種是工件旋轉。上述兩種鉆孔方式產生的誤差是不相同的,在鉆頭旋轉的鉆孔方式中,由于切削刃不對稱和鉆頭剛性不足而使鉆頭引偏時,被加工孔的中心線會發生偏斜或不直,但孔徑基本不變;而在工件旋轉的鉆孔方式中則相反,鉆頭引偏會引起孔徑變化,而孔中心線仍然是直的。
常用的鉆孔刀具有:麻花鉆、中心鉆、深孔鉆等,其中最常用的是麻花鉆,其直徑規格為0.1-80mm。
由于構造上的限制,鉆頭的彎曲剛度和扭轉剛度均較低,加之定心性不好,鉆孔加工的精度較低,一般只能達到IT13~IT11;表面粗糙度也較大, Ra一般為50~12.5μm;但鉆孔的金屬切除率大,切削效率高。鉆孔主要用于加工質量要求不高的孔,例如螺栓孔、螺紋底孔、油孔等。對于加工精度和表面質量要求較高的孔,則應在后續加工中通過擴孔、鉸孔、鏜孔或磨孔來達到。
2.擴孔
擴孔是用擴孔鉆對已經鉆出、鑄出或鍛出的孔作進一步加工,以擴大孔徑并提高孔的加工質量,擴孔加工既可以作為精加工孔前的預加工,也可以作為要求不高的孔的最終加工。擴孔鉆與麻花鉆相似,但刀齒數較多,沒有橫刃。
與鉆孔相比,擴孔具有下列特點:
(1)擴孔鉆齒數多(3~8個齒)、導向性好,切削比較穩定;
(2)擴孔鉆沒有橫刃,切削條件好;
(3)加工余量較小,容屑槽可以做得淺些,鉆芯可以做得粗些,刀體強度和剛性較好。擴孔加工的精度一般為IT11~IT10級,表面粗糙度Ra為12.5~6.3。擴孔常用于加工直徑小于 的孔。在鉆直徑較大的孔時(D ≥30mm ),常先用小鉆頭(直徑為孔徑的0.5~0.7倍)預鉆孔,然后再用相應尺寸的擴孔鉆擴孔,這樣可以提高孔的加工質量和生產效率。
擴孔除了可以加工圓柱孔之外,還可以用各種特殊形狀的擴孔鉆(亦稱锪鉆)來加工各種沉頭座孔和锪平端面示。锪鉆的前端常帶有導向柱,用已加工孔導向。
感應電動機,又稱“異步電動機”,通過定子產生的旋轉磁場與轉子繞組的相對運動,轉子繞組切割磁感線產生感應電動勢,從而使轉子繞組中產生感應電流。轉子繞組中的感應電流與磁場作用,產生電磁轉矩,使轉子旋轉。由于當轉子轉速逐漸接近同步轉速時,感應電流逐漸減小,所產生的電磁轉矩也相應減小,當異步電動機工作在電動機狀態時,轉子轉速小于同步轉速。
轉子是可轉動的導體,通常多呈鼠籠狀。定子是電動機中不轉動的部分,主要任務是產生一個旋轉磁場。旋轉磁場并不是用機械方法來實現。而是以交流電通于數對電磁鐵中,使其磁極性質循環改變,故相當于一個旋轉的磁場。
異步電動機也可被歸納到交流電動機范疇。變頻調速是電動機首先要具備的功能,因為,純電動車的車輪由電動機和差速器組成的傳動機構進行驅動,電動機本身的轉速范圍即可滿足車輛的行駛需要,因此,從技術結構來看,變速箱不再是整個動力系統的必要裝置,但是,在變頻調速的性能方面,還是對電動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另外,倒車也是日常駕駛時經常遇到的問題,所以,還需要電動機能夠自如的在正反轉狀態間切換。
異步電動機在電動車中應用最為廣泛,相比直流電動機,他的轉速適應范圍更廣,這樣即使不在配備二級差速器或變速箱的情況下,也可以滿足車輛高速巡航的需求。
異步電動機具備變頻調速的能力,其效果相當于我們所理解的裝配有無級變速箱的車輛在加速時發動機轉速與車速較為線性的對應關系。而上面提到的倒車問題,異步電動機也可輕易通過自身正反轉的切換給予滿足。
異步電動機實現動能回收也更為容易。車輛滑行或制動時,車輪反拖電動機轉動,在這個工況下,電動機可進行發電并將電能回收到電池中,以此延長車輛的續航里程。
從體積上來看,異步電動機比直流電機要小一些,其功能上能夠滿足電動車的技術需求,但其自身結構并不復雜,由此帶來的是堅固耐用、工作狀態穩定、成本易控等優勢。
異步電動機特征:
1、一般來說,小型異步電機指的就是感應運轉型異步電機。這種電機不只在啟動時,在運轉時也使用輔助線圈和電容器。雖然啟動轉矩不是很大,但其結構簡單,信賴度高,效率也高。
2、隨負荷的大小,電機的額定轉速也會改變。
3、可以連續運轉。
4、使用于不需要速度制動的應用場合。
5、用E種絕緣等級,而UL型電機則用A種。
6、有感應運轉型單相異步電機和三相異步電機兩種。
7、單相電機為感應運轉型異步電機,效率高,噪聲低。
8、單相異步電機運轉時,產生和旋轉方向相反的轉矩,因此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改變方向。應在電機完全停止以后,再轉換其旋轉方向。
1. 珩磨原理及珩磨頭
珩磨是利用帶有磨條(油石)的珩磨頭對孔進行光整加工的方法。珩磨時,工件固定不動,珩磨頭由機床主軸帶動旋轉并作往復直線運動。珩磨加工中,磨條以一定壓力作用于工件表面,從工件表面上切除一層極薄的材料,其切削軌跡是交叉的網紋。為使砂條磨粒的運動軌跡不重復,珩磨頭回轉運動的每分鐘轉數與珩磨頭每分鐘往復行程數應互成質數。
珩磨軌跡的交叉角 與珩磨頭的往復速度 及圓周速度 有關, 角的大小影響珩磨的加工質量及效率,一般粗珩時取 °,精珩時取。為了便于排出破碎的磨粒和切屑,降低切削溫度,提高加工質量,珩磨時應使用充足的切削液。
為使被加工孔壁都能得到均勻的加工,砂條的行程在孔的兩端都要超出一段越程量。為保證珩磨余量均勻,減少機床主軸回轉誤差對加工精度的影響,珩磨頭和機床主軸之間大都采用浮動連接。
珩磨頭磨條的徑向伸縮調整有手動、氣動和液壓等多種結構形式。
2. 珩磨的工藝特點及應用范圍
(1)珩磨能獲得較高的尺寸精度和形狀精度,加工精度為IT7~IT6級,孔的圓度和圓柱度誤差可控制在 的范圍之內,但珩磨不能提高被加工孔的位置精度。
(2)珩磨能獲得較高的表面質量,表面粗糙度Ra為 ,表層金屬的變質缺陷層深度極微。
(3)與磨削速度相比,珩磨頭的圓周速度雖不高(vc=16~60m/min),但由于砂條與工件的接觸面積大,往復速度相對較高(va=8~20m/min),所以珩磨仍有較高的生產率。金屬加工微信,內容不錯,值得關注。
珩磨在大批大量生產中廣泛用于發動機缸孔及各種液壓裝置中精密孔的加工,孔徑范圍一般為 或更大,并可加工長徑比大于10的深孔。但珩磨不適用于加工塑性較大的有色金屬工件上的孔,也不能加工帶鍵槽的孔、花鍵孔等。
提高強度和剛度的結構設計
1.避免受力點與支持點距離太遠
2.避免懸臂結構或減小懸臂長度
3.勿忽略工作載荷可以產生的有利作用
4.受振動載荷的零件避免用摩擦傳力
5.避免機構中的不平衡力
6.避免只考慮單一的傳力途徑
7.不應忽略在工作時零件變形對于受力分布的影響
8.避免鑄鐵件受大的拉伸應力
9.避免細桿受彎曲應力
10.受沖擊載荷零件避免剛度過大
11.受變應力零件避免表面過于粗糙或有劃痕
12.受變應力零件表面應避免有殘余拉應力
13.受變載荷零件應避免或減小應力集中
14.避免影響強度的局部結構相距太近
15.避免預變形與工作負載產生的變形方向相同
16.鋼絲繩的滑輪與卷筒直徑不能太小
17.避免鋼絲繩彎曲次數太多,特別注意避免反復彎曲
18.起重時鋼絲繩與卷筒聯接處要留有余量
19.可以不傳力的中間零件應盡量避免受力
20.盡量避免安裝時軸線不對中產生的附加力
21.盡量減小作用在地基上的力
提高耐磨性的結構設計
1.避免相同材料配成滑動摩擦副
2.避免白合金耐磨層厚度太大
3.避免為提高零件表面耐磨性能而提高對整個零件的要求
4.避免大零件局部磨損而導致整個零件報廢
5.用白合金作軸承襯時,應注意軸瓦材料的選擇和軸瓦結構設計
6.潤滑劑供應充分,布滿工作面
7.潤滑油箱不能太小
8.勿使過濾器濾掉潤滑劑中的添加劑
9.滑動軸承的油溝尺寸、位置、形狀應合理
10.滾動軸承中加入潤滑脂量不宜過多
11.對于零件的易磨損表面增加一定的磨損裕量
12.注意零件磨損后的調整
13.同一接觸面上各點之間的速度、壓力差應該小
14.采用防塵裝置防止磨粒磨損
15.避免形成階梯磨損
16.滑動軸承不能用接觸式油封
17.對易磨損部分應予以保護
18.對易磨損件可以采用自動補償磨損的結構
提高精度的結構設計
1.盡量不采用不符合阿貝原則的結構方案
2.避免磨損量產生誤差的互相疊加
3.避免加工誤差與磨損量互相疊加
4.導軌的驅動力作用點,應作用在兩導軌摩擦力的壓力中心上,使兩條導軌摩擦力產生的力矩互相平衡
5.對于要求精度較高的導軌,不宜用少量滾珠支持
6.要求運動精度的減速傳動鏈中,最后一級傳動比應該取最大值
7.測量用螺旋的螺母扣數不宜太少
8.必須嚴格限制螺旋軸承的軸向竄動
9.避免軸承精度的不合理搭配
10.避免軸承徑向振擺的不合理配置
11.避免緊定螺釘影響滾動導軌的精度
12.當推桿與導路之間間隙太大時,宜采用正弦機構,不宜采用正切機構
13.正弦機構精度比正切機構高
考慮人機學的結構設計問題
1.合理選定操作姿勢
2.設備的工作臺高度與人體尺寸比例應采用合理數值
3.合理安置調整環節以加強設備的適用性
4.機械的操縱、控制與顯示裝置應安排在操作者面前最合理的位置
5.顯示裝置采用合理的形式”
6.儀表盤上的刻字應清楚易讀
7.旋鈕大小、形狀要合理
8.按鍵應便于操作
9.操作手柄所需的力和手的活動范圍不宜過大
10.手柄形狀便于操作與發力
11.合理設計坐椅的尺寸和形狀
12.合理設計坐椅的材料和彈性
13.不得在工作環境有過大的噪聲
14.操作場地光照度不得太低
考慮發熱、腐蝕、噪聲等問題的結構設計
1.避免采用低效率的機械結構
2.潤滑油箱尺寸應足夠大
3.分流系統的返回流體要經過冷卻
4.避免高壓容器、管道等在烈日下曝曬
5.零件暴露在高溫下的部分忌用橡膠,聚乙烯塑料等制造
6.精密機械的箱體零件內部不宜安排油箱,以免產生熱變形
7.對較長的機械零部件,要考慮因溫度變化產生尺寸變化時,能自由變形
8.淬硬材料工作溫度不能過高
9.避免高壓閥放氣導致的濕氣凝結
10.熱膨脹大的箱體可以在中心支持
11.用螺栓聯接的凸緣作為管道的聯接,當一面受日光照射時由于兩面溫度及伸長不同,產生彎曲
12.與腐蝕性介質接觸的結構應避免有狹縫
13.容器內的液體應能排除干凈
14.注意避免軸與輪轂的接觸面產生機械化學磨損(微動磨損)
15.避免易腐蝕的螺釘結構
16.鋼管與銅管聯接時,易產生電化學腐蝕,可安排一段管定期更換
17.避免采用易被腐蝕的結構
18.注意避免熱交換器管道的沖擊微動磨損
19.減少或避免運動部件的沖擊和碰撞,以減小噪聲
20.高速轉子必須進行平衡
21.受沖擊零件質量不應太小
22.為吸收振動,零件應該有較強的阻尼性
點評回復 支持 反對
機械加工件結構設計
1.注意減小毛坯尺寸
2.加工面與不加工面不應平齊
3.減小加工面的長度
4.不同加工精度表面要分開
5.將形狀復雜的零件改為組合件以便于加工
6.避免不必要的精度要求
7.刀具容易進入或退出加工面
8.避免加工封閉式空間
9.避免刀具不能接近工件
10.不能采用與刀具形狀不適合的零件結構形狀
11.要考慮到鑄造誤差的影響
12.避免多個零件組合加工
13.復雜加工表面要設計在外表面而不要設計在內表面上
14.避免復雜形狀零件倒角
15.必須避免非圓形零件的止口配合
16.避免不必要的補充加工
17.避免無法夾持的零件結構
18.避免無測量基面的零件結構
19.避免加工中的沖擊和振動
20.避免在斜面上鉆孔
21.通孔的底部不要產生局部未鉆通
22.減少加工同一零件所用刀具數
23.避免加工中的多次固定
24.注意使零件有一次加工多個零件的可能性
熱處理和表面處理件結構設計
1.避免零件各部分壁厚懸殊
2.要求高硬度的零件(整體淬火處理)尺寸不能太大
3.應避免尖角和突然的尺寸改變
4.避免采用不對稱的結構
5.避免開口形零件淬火
6.避免淬火零件結構太復雜
7.避免零件剛度過低,產生淬火變形
8.采用局部淬火以減少變形
9.避免孔距零件邊緣太近
10.高頻淬火齒輪塊兩齒輪間應有一定距離
11.電鍍鋼零件表面不可太粗糙
12.電鍍的相互配合零件在機械加工時應考慮鍍層厚度
13.注意電鍍零件反光不適于某些工作條件
考慮裝配和維修的機械結構設計
1.拆卸一個零件時避免必須拆下其他零件
2.避免同時裝入兩個配合面
3.要為拆裝零件留有必要的操作空間
4.避免因錯誤安裝而不能正常工作
5.采用特殊結構避免錯誤安裝
6.采用對稱結構簡化裝配工藝
7.柔性套安裝時要有引導部分
8.難以看到的相配零件,要有引導部分
9.為了便于用機械手安裝,采用卡扣或內部鎖定結構
10.緊固件頭部應具有平滑直邊,以便拾取
11.零件安裝部位應該有必要的倒角
12.自動上料機構供料的零件,應避免纏繞搭接
13.簡化裝配運動方式
14.對一個機械應合理劃分部件
15.盡量減少現場裝配工作量
16.盡量采用標準件
17.零件在損壞后應易于拆下回收材料
減速器和變速器結構設計
1.傳動裝置應力求組成一個組件
2.一級傳動的傳動比不可太大或太小
3.傳遞大功率宜采用分流傳動
4.盡量避免采用立式減速器
5.注意減速箱內外壓力平衡
6.箱面不宜用墊片
7.立式箱體應防止剖分面漏油
8.箱中應有足夠的油并及時更換
9.行星齒輪減速箱應有均載裝置
10.變速箱移動齒輪要有空檔位置
11.變速箱齒輪要圓齒
12.摩擦輪和摩擦無級變速器應避免幾何滑動
13.主動摩擦輪用軟材料
14.圓錐摩擦輪傳動,壓緊彈簧應裝在小圓錐摩擦輪上
15.設計應設法增加傳力途徑,并把壓緊力化作內力
16.無級變速器的機械特性應與工作機和原動機相匹配
17.帶無級變速器的帶輪工作錐面的母線不是直線
傳動系統結構設計
1.避免鉸鏈四桿機構的運動不確定現象
2.注意機構的死點
3.避免導軌受側推力
4.限位開關應設置在連桿機構中行程較大的構件上
5.注意傳動角不得過小
6.擺動從動件圓柱凸輪的擺桿不宜太短
7.正確安排偏置從動件盤形凸輪移動從動件的導軌位置
8.平面連桿機構的平衡
9.設計間歇運動機構應考慮運動系數
10.利用瞬停節分析鎖緊裝置的可靠性
11.選擇齒輪傳動類型,首先考慮用圓柱齒輪
12.機械要求反轉時,一般可考慮電動機反轉
13.必須考慮原動機的起動性能
14.起重機的起重機構中不得采用摩擦傳動
15.對于要求慢速移動的機構,螺旋優于齒條
16.采用大傳動比的標準減速箱代替散裝的傳動裝置
17.用減速電動機代替原動機和傳動裝置
18.采用軸裝式減速器
減速器和變速器結構設計
1.傳動裝置應力求組成一個組件
2.一級傳動的傳動比不可太大或太小
3.傳遞大功率宜采用分流傳動
4.盡量避免采用立式減速器
5.注意減速箱內外壓力平衡
6.箱面不宜用墊片
7.立式箱體應防止剖分面漏油
8.箱中應有足夠的油并及時更換
9.行星齒輪減速箱應有均載裝置
10.變速箱移動齒輪要有空檔位置
11.變速箱齒輪要圓齒
12.摩擦輪和摩擦無級變速器應避免幾何滑動
13.主動摩擦輪用軟材料
14.圓錐摩擦輪傳動,壓緊彈簧應裝在小圓錐摩擦輪上
15.設計應設法增加傳力途徑,并把壓緊力化作內力
16.無級變速器的機械特性應與工作機和原動機相匹配
17.帶無級變速器的帶輪工作錐面的母線不是直線
傳動系統結構設計
1.避免鉸鏈四桿機構的運動不確定現象
2.注意機構的死點
3.避免導軌受側推力
4.限位開關應設置在連桿機構中行程較大的構件上
5.注意傳動角不得過小
6.擺動從動件圓柱凸輪的擺桿不宜太短
7.正確安排偏置從動件盤形凸輪移動從動件的導軌位置
8.平面連桿機構的平衡
9.設計間歇運動機構應考慮運動系數
10.利用瞬停節分析鎖緊裝置的可靠性
11.選擇齒輪傳動類型,首先考慮用圓柱齒輪
12.機械要求反轉時,一般可考慮電動機反轉
13.必須考慮原動機的起動性能
14.起重機的起重機構中不得采用摩擦傳動
15.對于要求慢速移動的機構,螺旋優于齒條
16.采用大傳動比的標準減速箱代替散裝的傳動裝置
17.用減速電動機代替原動機和傳動裝置
18.采用軸裝式減速器
軸結構設計
1.盡量減小軸的截面突變處的應力集中
2.要減小軸在過盈配合處的應力集中
3.要注意軸上鍵槽引起的應力集中的影響
4.要減小過盈配合零件裝拆的困難
5.裝配起點不要成尖角,兩配合表面起點不要同時裝配
6.軸上零件的定位要采用軸肩或軸環
7.盲孔中裝入過盈配合軸應考慮排出空氣
8.合理布置軸上零件和改進結構以減小軸的受力
9.采用載荷分流以提高軸的強度和剛度
10.采用中央等距離驅動防止兩端扭轉變形差
11.改善軸的表面品質,提高軸的疲勞強度
12.軸上多鍵槽位置的設置要合理
13.空心軸的鍵槽下部壁厚不要太薄
14.軸上鍵槽要加工方便
15.在軸上鉆細長孔很困難
16.在旋轉軸上切制螺紋要有利于緊固螺母的防松
17.確保止動墊圈在軸上的正確安裝
18.保證軸與安裝零件的壓緊或預留間隙的尺寸差
19.要避免彈性卡圈承受軸向力
20.空心軸節省材料
21.不要使軸的工作頻率與其固有頻率相一致或接近
22.高速軸的撓性聯軸器要盡量靠近軸承
23.避免軸的支承反力為零
24.不宜在大軸的軸端直接聯接小軸
25.軸頸表面要求有足夠硬度
滑動軸承結構設計
1.要使潤滑油能順利地進入摩擦表面
2.潤滑油應從非承載區引入軸承
3.不要使全環油槽開在軸承中部
4.剖分軸瓦的接縫處宜開油溝
5.要使油環給油充分可靠
6.加油孔不要被堵塞
7.不要形成潤滑油的不流動區
8.防止出現切斷油膜的銳邊或棱角
9.發生階梯磨損
10.不要使軸瓦的止推端面為線接觸
11.止推軸承與軸頸不宜全部接觸
12.重載大型機械的高速旋轉軸的起動需要高壓頂軸系統的軸承
13.承受重載荷或溫升較高的軸承不要把軸承座和軸瓦接觸表面中間挖空
14.不要發生軸瓦或襯套等不能裝拆的情況
15.要減少中間輪和懸臂軸的支承軸承產生的邊緣壓力
16.在軸承座孔不同心或在受載后軸線發生撓曲變形條件下要選擇自動調心滑動軸承
17.軸瓦和軸承座不允許有相對移動
18.要使雙金屬軸承中兩種金屬貼附牢靠
19.確保合理的運轉間隙
20.保證軸工作時熱膨脹所需要的間隙
21.考慮磨損后的間隙調整
22.在高速輕載條件下使用的圓柱形軸瓦要防止失穩
23.高速輕載條件下的軸承要選用抗振性好的軸承
24.含油軸承不宜用于高速或連續旋轉的用途
25.滑動軸承不宜和密封圈組合
26.在軸承蓋或上半箱體提升過程中不要使軸瓦脫落
[資料分享] 做產品設計,你不得不知道的常識
1.膠厚(膠位):塑膠產品的膠厚(整體外殼)通常在0.80-3.00左右,太厚容易縮水和 產生汽泡,太薄難走滿膠,大型的產品膠厚取厚一點,小的產品取薄一點,一般產品取1.0-2.0為多。而且膠位要盡可能的均勻,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局部地 方可適當的厚一點或薄一點,但需漸變不可突變,要以不縮水和能走滿膠為原則,一般塑料膠厚小于0.3時就很難走膠,但軟膠類和橡膠在0.2-0.3的膠厚 時也能走滿膠。
2.加強筋(骨位):塑膠產品大部分都有加強筋,因加強筋在不增加產品整體膠厚的情況下可以大大增加其整體強度,對大型和受力的產品尤其有用,同時還能防止產品變形。加強筋的厚度通常取整體膠厚的0.5-0.7倍,如大于0.7倍則容易縮水。加強 筋的高度較大時則要做0.5-1的斜度(因其出模阻力大),高度較矮時可不做斜度。
3.脫模斜度:塑料產品都要做脫模斜度,但高度較淺的(如一塊平板)和有特殊要求的除外(但當側壁較大而又沒出模斜度時需做行位)。出模斜度通常為1-5度,常取2度左右,具體要根據產品大小、高度、形狀而定,以能順利脫模和不影響使用功能為原則。產品的前模斜度通常要比后模的斜度大0.5度為宜,以便產品開模事時能留在后模。通常枕位、插穿、碰穿等地方均需做斜度,其上下斷差(即大端尺寸與小端尺寸之差)單邊要大于0.1以上。
4.圓角(R角):塑膠產品除特殊要求指定要銳邊的地方外,在棱邊處通常都要做圓角,以便減小應力集中、利于塑膠的流動和容易脫模。最小R通常大于0.3,因太小的R模具上很難做到。
5.孔:從利于模具加工方面的角度考慮,孔最好做成形狀規則簡單的圓孔,盡可能不要做成復雜的 異型孔,孔徑不宜太小,孔深與孔徑比不宜太大,因細而長的模具型心容易斷、變形??着c產品外邊緣的距離最好要大于1.5倍孔徑,孔與孔之間的距離最好要大 于2倍的孔徑,以便產品有必要的強度。與模具開模方向平行的孔在模具上通常上是用型心(可鑲、可延伸留)或碰穿、插穿成型,與模具開模方向不平行的孔通常要做行位或斜頂,在不影響產品使用和裝配的前提下,產品側壁的孔在可能的情況下也應盡量做成能用碰穿、插穿成型的孔。
6.凸臺(BOSS):凸臺通常用于兩個塑膠產品的軸-孔形式的配合,或自攻螺絲的裝配。當 BOSS不是很高而在模具上又是用司筒頂出時,其可不用做斜度。當BOSS很高時,通常在其外側加做十字肋(筋),該十字肋通常要做1-2度的斜度,BOSS看情況也要做斜度。當BOSS和柱子(或另一BOSS)配合時,其配合間隙通常取單邊0.05-0.10的裝配間隙,以便適合各BOSS加工 時產生的位置誤差。當BOSS用于自攻螺絲的裝配時,其內孔要比自攻螺絲的螺徑單邊小0.1-0.2,以便螺釘能鎖緊。如用M3.0的自攻螺絲裝配 時,BOSS的內孔通常做Ф2.60-2.80。
7.嵌件:把已經存在的金屬件或塑膠件放在模具內再次成型時,該已經存在的部件叫嵌件。當塑膠產品設計有嵌件時,要考慮嵌件在模具內必須能完全、準確、可靠的定位,還要考慮嵌件必須與成型部分連接牢固,當包膠太薄時則不容易牢固。還要考慮不能漏膠。
8.產品表面紋面:塑料產品的表面可以是光滑面(模具表面省光)、火花紋(模具型腔用銅工放電加工形成)、各種圖案的蝕紋面(曬紋面)和雕刻面。當紋面的深度深、數量多時,其出模阻力大,要相應的加大脫模斜度。
9.文字:塑料產品表面的文字可以是凸字也可以是凹字,凸字在模具上做相應的凹腔容易做到,凹字在模具上要做凸型心較困難。
10.螺紋:塑膠件上的螺紋通常精度都不很高,還需做專門的脫螺紋機構,對于精度要求不高的可把其結構簡化成可強行脫模的結構。
11.支撐面:塑膠產品通常不用整個面做支撐面,而是單獨做凸臺、凸點、筋做支撐。因塑膠產品很難做到整個較大的絕對平面,其容易變形翹曲。
12.塑膠產品的裝配形式:
1.超聲線接合裝配法,其特點是模具上容易做到,但裝配工序中需專 門的超聲機器,成本增大,且不能拆卸。超聲線的橫截面通常做成0.30寬0.3高的三角形,在長度方向以5-10MM的長度間斷2MM;
2.自攻螺絲裝配 法,?其特點是模具上容易做到,但增加裝配工序,成本增大,拆卸麻煩;
3.卡鉤-扣位裝配法,其特點是模具加工較復雜,但裝配方便,且可反復拆卸,多次使 用??ㄣ^的形式有多種,要避免卡鉤處局部膠位太厚,還要考慮卡鉤處模具做模方便??ㄣ^要做到配合松緊合適,裝拆方便,其配合面為貼合,其它面適當留間隙。
4.BOSS軸-孔形式的裝配法,其特點是模具加工方便,裝配容易,拆卸方便,但其缺點是裝配不是很牢固。
13.齒口:兩個塑膠產品的配合接觸面處通常做齒口,齒口的深度通常在0.8-2.5左右,其側面留0.1左右的間隙,深度深時做斜度1-5度,常取2度,深度淺時可不作斜度。齒口的上下配合面通常為貼合(即0間隙)。
14.美觀線:兩個塑膠產品的配合面處通常做美觀線,美觀線的寬度常取0.2-1.0,視產品的整體大小而定。
15.塑膠產品的表面處理方法:常用的有噴油、絲印、燙金、印刷、電鍍、雕刻、蝕紋、拋光、加顏色等。
16.常用到的金屬材料有:不銹鋼、銅合金(黃銅、青銅、磷銅、紅銅)、彈簧鋼、彈簧、鋁合金、鋅合金。
17.金屬材料常用的防銹方法:電鍍、涂防銹油、噴防銹漆。